日前,罗兰贝格正式发布了《预见2024: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专业咨询团队通过对各个行业的长期观察与研究,在报告中展开了在汽车、政府与公共、消费品与零售、工业产品与服务、化工与材料、能源、信息技术、高科技与互联网、医药与健康服务等多个重点商业行业领域的前沿洞见,其中包含新闻热点话题观察、趋势走向解读与研究成果总结等。
在今年的《预见2024》报告中,罗兰贝格特别加入了针对中国市场热门话题的主题文章,包括对中国企业出海、行业数字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内容探讨,深度关注经济变化和行业发展。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全球市场仍为中国企业提供了结构性机遇。最为重要的是,中国企业需构建其自身本地化的新模式(如多元化/区域化供应链、本地品牌、生态系统等),并努力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企业在当下全球化道路上必须更加谨慎,采取具体行动组合预测、降低与化解风险。必要时,企业需要灵活调整价值链/供应链定位,(比如从原始设备制造商转变为供应商),并通过增强中外技术合作和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
过去几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成功的发展历程。在新的时代里,凭借中国的经济实力、技术创新、成本优势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企业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经前阶段的持续发展,中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含消费品、零售和餐饮,下同),并在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呈现发展停滞及下滑危机。同时,全球消费市场需求空间广阔、机会多样。在此背景下,海外业务拓展已成为中国领先消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下滑,甚至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出现负增长,整体需求呈现疲软态势。与此同时,由于新冠疫情对全球消费品市场供需关系的重塑以及数字化变革进程的不断发展,加之中国企业在市场经验和能力上的积累,中国企业已从“贸易出海”、“产品出海”,进入“品牌出海”的新阶段。
在完成市场优先级评估以及出海路径设计之后,出海企业需结合目标市场的潜力空间、经营难度以及自身能力水平,选择市场进入方式。
2023年,普遍希望看到的经济大幅反弹并没有出现。在可见的未来,结构优化、稳中向好将持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展望2024年,经历了四年的市场波动和缓慢复苏,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深刻地意识到,不能再寄希望于“等待”市场红利回归、依靠旺盛的下游需求和全面高企的市场价格带动企业盈利,而更应该主动出击,一方面主动调优产品结构,抓住市场结构性调整中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狠抓运营,引入更领先、系统、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挖掘运营中的利润点、提升红海市场中的竞争力星空体育app下载。
中国时尚产业作为全球引领者之一,在后疫情时代正处于全新的变革与发展阶段。面临产业规模化正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市场细分玩家增多、竞争愈发激烈的叠加挑战,如何进行升级与突围、如何借力数字化将效率与响应发挥到极致、时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有哪些?
从宏观视角来看,全球及中国时尚产业呈现五大趋势:首先是从“消费”时尚到“阅览”时尚,数字时尚单品与数字化驱动下的时尚体验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只能通过时尚单品的购买才能拥有时尚品味的局限。其次是从“跨界”联合到“无界”融合,价值要素的创新与重组无限度打破品牌的固有形象,为品牌焕新提供生生不息的源动力。第三是从审美“升级”到审美“自由”,逃脱固定程式下的审美“绑架”,小众审美可大众化,大众审美可再分型。第四是从“创意品牌”到“创意产业链”,过去由个别品牌的设计师创意主导的时尚趋势将转变为由创意产业链上游共同驱动。最后是从“快”时尚到“敏感”时尚,时尚无所谓快与慢,企业制胜关键在于对消费者生活方式保持灵敏嗅觉,未来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将会提速,企业决策更需敏捷,时尚风头的斗转星移更需要时新的沟通。
从通用技术迈向垂直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愈发聚焦行业价值创造。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23年以来各类入局企业近500家,作为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通用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已逐渐向各垂直行业渗透;而从需求侧出发,报告认为对于广大的企业而言,积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不仅是跟随时代步伐,更是自身提升效率、促进创新、扩大竞争优势的重要机遇。
首先,应用价值牵引、产业生态是驱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向垂直领域深度融合的动因。与此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将呈波次状推进,应用价值空间和技术可行性是关键考量。此外,数据来源合规、数据隐私安全、生成结果可靠等是企业需考量的核心风险。
中国投资市场经历了极具挑战性的一年。中国经济的复苏不及预期,且经济占比较大的房地产行业遭遇挑战,引发各行业对未来预期的普遍担忧以及部分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同时,资本市场,尤其是美元基金,因地缘政治等因素在募、投、退等环节都受到显著影响。而同时,从中国成熟企业出海到原生全球化的初创企业涌现,报告观察到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存在感愈发增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各类投资人都在努力求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报告指出,中国市场长期增长的动能未变,本土市场对于跨国和初创企业的吸引力长期不减;未来技术驱动的生产力增长和居民消费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基于中国本地市场和中企产业链出海新趋势下的全球化投资机会将是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动量。能在低谷期厘清自身发展方向且构建新一代核心能力的投资机构,才能为未来的反弹和机遇打好基础。
对于全球及亚太大型基金,需要以全球视野为基础,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两个层面重塑参与模式,发挥跨区域的资源能力优势。中国市场层面,重新定位中国投资布局,革新参与模式是当务之急。全球市场层面,如何发挥中国能力经验,赋能中企出海和全球投资是未来重点。
对于关注早期的风险投资机构,在新一轮的创新创业环境中,如何在当前挑战中发掘阶段性机会是机构存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模式外溢出海将是阶段性机会。依托企业的产业投资人如何厘清定位、构筑核心能力、赋能全球化战略实现是核心关注。首先,产业投资竞争态势演进促使产业资本定位更加细分。同时,行业发展不断成熟推动赋能能力要求不断升级。
作为地方金融生态系统的中坚力量,地方金控和引导基金如何更好地与政府的产业战略深度融合,发挥产业导向下的资本协同和企业赋能作用将更为突出。一方面,在投资机会开发上,需要结合产业战略,精准发掘投资标的。另一方面,在标的赋能协同上,需要构建多方信任,强化被投企业管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化趋势推动了新兴国家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全球跨国企业通过选择低成本国家、实施精益管理和外包供应链等策略来提高竞争力,实现了成本领先。虽然全球供应链的有效分工降低了制造成本,但也导致了复杂的全球生产和供应链结构。近年来,全球化背景的变化对现有的全球制造分工和生产网络架构提出了挑战,迫使全球跨国企业重新调整其生产布局。
罗兰贝格认为,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三步走”方法,更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转型中面临的挑战。
首先,企业应强化精益管理内力,包括在海外工厂中实施。这意味着系统梳理影响生产全过程效率、成本和质量的关键工艺和流程控制点,并将这些控制点融入到全球化的数字化转型基础中。
其次,在建立数字化运营模型时,企业应考虑如何有效集成海外工厂的数据,实现MES/ERP软件的系统耦合,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数据和操作的一致性。
最后,中国制造业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国内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还应重视海外生产运营能力的构建。这包括适应当地的组织架构、建立符合总部及当地要求的工艺和管理标准化体系、发展当地员工的能力建设机制、实现从一线到总部的业绩看板系统。这包括筛选适合全球化运营的数字化用例,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进企业的数字化升级。
作为中国经济产业格局中最具活力及创新性的“引擎”,科技产业不断赋能其他各类垂直行业的发展。放眼2024年,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的进一步深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垂直整合、中国企业出海的下半场格局,以及中国自主技术生态成熟所带来的新兴产业机会。
数智化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继续深化,工业、能源、医疗等第二波浪潮蓄势待发:以计算、通信、AI、软件等为代表的数智化技术将对千行百业起到赋能革新的作用,但由于不同行业原有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数据资产完备度良莠不一,因而其进程必然存在波次差异。
生成式AI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聚焦行业价值创造:鉴于各行各业在垂直应用、垂直模型领域的产出增多,定制大模型所需的基础工具、训练框架、开发者社区等配套生态逐步成熟,数据合规、隐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生成式AI在垂直领域的内容质量将有跨越式提升,进而在研发创新、质量控制等方面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中国企业出海进入下半场,本土化策略打磨成为关键: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浪潮从未停止,但未来将有更多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转向技术能力复制+本地打法策略的组合拳,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精细的商业运作。
中国自主技术生态正逐步成形,有望形成全新产业增量: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推进、政府信创等项目支持,中国企业在半导体、数字化基础设施、通信技术、关键电子元器件、操作系统等各项平台型技术方面均取得不俗进展,将有望构建一套围绕中国自主技术标准、规则运作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