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转型,也没转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这样评价黎宇琳,“过去直接做公益报道,现在用公益方式推动报道。”
9月11日上午,自媒体“共益资本论”主理人、《中国财富》杂志原副主编黎宇琳走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为新闻采写课学生带来专题讲座《解困式报道的缘起、特点及在中国的发展》。2011年,他参与创办《南方都市报》公益周刊,最近两年组织实施“解困式报道支持计划”,发起国内首个“解困式报道中国案例库”,目前已收集300多个案例。
“解困式报道,是关乎解决路径的新闻实践,旨在超越颂扬与批判,或可作为报道的第三条道路。”黎宇琳介绍,“只要你是内容创作者,即便不是职业记者,很多情形下依然可以使用解困式报道的理念,我们也想把这种理念带给更多媒体。”他从灾害报道作为切入点,组织过多次媒体工作坊。
解困式报道正在中外新闻业兴起。2016年,美国《洛杉矶时报》凭借对圣伯纳迪枪击事件的持续深度报道获普利策新闻奖。此前的2015年,普利策公共服务新闻奖项颁给了年发行量仅8.5万份的《查尔斯顿信使邮报》,“这两份报纸的获奖都与解困式报道相关”。2023年,《南风窗》杂志社一篇关于河北沧州市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科的“解困式报道”,为该刊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该刊持续多年的“调研中国”项目,近两年已正式引入“解困式报道+记录短片+创意传播”作为三个操作层面的技术路径。澎湃新闻“澎湃人物”也开设了“解困”栏目,针对真问题寻求解法。
在解困式报道中,既要搞清楚WHY(为什么),也要搞清楚HOW(怎么办)。1996年和2003年,《》《大西洋月刊》的专栏作家大卫·伯恩斯坦出版《梦想的代价》和《如何改变世界》两本书,较早提出“解困式报道”的概念和实践。黎宇琳认为,解困式报道同样适合中国。
清华大学教授史安斌曾从“呈现各方声音,探寻问题成因”“以公众利益为中心”“聚焦、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角度剖析中国语境下解困式报道的实践方法。张志安也曾用“困难、困惑、困境”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解困式报道的实践要求,星空体育app官网这三个关键词分别指向了解困式报道实践过程当中的三种专业素养要求:重要性、复杂性和建设性。
“解困式报道提供一种力量,指向解困,但并不保证能解困。”黎宇琳分享了一份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合作的共享文档《解困式报道操作指南》。“这是一份共享资料,也是一个公共平台星空体育下载。”他鼓励现场同学,星空体育app官网在学习或将来工作中尝试这种报道方式。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扮演“记者”现场提问。提问环节结束后,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直接撰写稿件,一组使用方正“魔方AIGC大模型”机器辅助写作。张志安也拿出自己边听讲座边写出的新闻稿和同学们做分析:“我们来比较下,机器写作和人类写作有什么不同?机器如何提升采写效率?人类不可替代的创造力又在哪里?”
“大模型可以快速生成底稿,提供写作框架。”上完这次以“解困式报道”为主的新闻实务实训课,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本科生朱志钦这样比较人工写作新闻与机器辅助写作的区别,“要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还需要提升专业能力,提供深刻洞见”。
主流新闻业正在面临公共传播、智能传播的双重语境挑战,传统新闻教育如何顺应AI时代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张志安说,新闻教育要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和创造力。本学期,他主讲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正在全面探索AI辅助、人机协作的教学改革。“AI可以提高效率,但仍有局限,要鼓励学生拥抱新技术、坚守公共善。”他说,“我们要带着学生边实践、边反思,激发他们持续创新的激情。”
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原文标题《复旦新闻学子以“解困式报道”解锁新闻实务新技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