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婧祎、刘诗诗、张凌赫等明星都在社交平台轮番晒出自己的撕拉片照片,撕拉一下,美貌翻倍,看得粉丝们斯哈斯哈,引得年轻人们追风拍撕拉片。
那你知道,“撕拉片”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现在价格会炒到每张300多元?“撕拉片”的英文怎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解锁这些问题吧。
撕拉片是一种即时成像胶片,用户在拍照后需等待数十秒显影,然后将照片与化学底片“撕开”——因此得名“撕拉片”。这类胶片最初由宝丽来(Polaroid)开发,是拍立得技术的鼻祖之一。
film,在这里不是“电影”的意思,是指相纸胶片,也就是用于拍摄和显影图像的感光材料。
从英文名就能看出撕拉片和拍立得的区别:拍立得(instant film)拍完自动出片,不用手动操作。
撕拉片要经历“剥离(peel-apart)”的步骤,让你能亲自参与照片显影的过程。而这也正是撕拉片的魅力所在。等待显影、手动撕开,是一种复古浪漫的体验,每一张撕拉片照片都是无法再现的原作。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曾经的辉煌畅销,到最后的没落停产,撕拉片又经历了怎么的发展过程呢?
故事还要从78年前说起。1947年,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Edwin Land)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即时成像相机和 Type 40 撕拉片胶片。星空体育app官网它在拍摄后一分钟内成像,被称为“魔法照片”。
1947年2月21日,美国发明家埃德温·兰德,也就是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宝丽来公司创始人,首次展示了一款名为“兰德相机”(Land Camera)的即时成像相机及其配套胶片。这是宝丽来推出的首款即时成像相机,型号为 Polaroid Land Camera Model 95,共生产了60台,能够在大约一分钟内成像。
1948年圣诞节前夕,其中的57台被投放到波士顿的乔丹·马什百货公司进行销售。宝丽来的市场团队原以为这批相机和胶片的库存能撑到下一批产品生产出来,但没想到57台相机和所有胶片在上市首日就被抢购一空。
随着宝丽来(Polaroid)逐步改良化学药剂和感光技术,撕拉片在专业摄影、证件照、新闻现场等广泛应用。富士(Fujifilm)也加入战局,推出 FP-100C 和 FP-3000B 系列胶片。
然而,到2008年,宝丽来公司由于市场转型和财务问题,宣布停止所有撕拉片和即时胶片的生产。
宝丽来公司正在关闭位于马萨诸塞州、墨西哥和荷兰的工厂,并裁员450人。这个曾以“即时成像”闻名的品牌,正在将重心转向其他业务,比如用于手机照片的便携打印机、以及宝丽来品牌的数码相机、电视机和DVD播放器。
裁员和工厂关闭后,宝丽来在总部所在地康科德及邻近的波士顿郊区沃尔瑟姆的员工总数将仅剩150人,而在1978年,宝丽来在全球的员工人数曾接近21,000人。
撕拉片的停产,是历史的必然。随着数码摄影崛起星空体育app官网,专业摄影师和大众消费者逐渐转向数码设备,胶片销量锐减。
而撕拉片制造涉及复杂化学工艺,生产线维护成本大,还含有大量化学显影剂,使用后会产生污染残片,也不符合现代环保趋势。
2016年,富士也宣布由于成本高、需求下滑,正式停产最后一款彩色撕拉片 FP-100C。这是撕拉片历史上“最后的绝唱”。
虽然主流厂商已停产,但部分独立品牌(如 SuperSense、New55 等)曾尝试复兴撕拉片,但因技术门槛和成本问题,仅限于小规模生产和收藏用途。
不过,谁能想到,2025年,撕拉片又被明星带火了!果然,流行就是一个轮回。明星效应下,撕拉片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因为在宝丽来和富士停产撕拉片后,当前市面流通的FP-100C彩色相纸和FP-3000B均为过期库存。未开封彩色相纸保质期仅2—3年,且相纸过期后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成像、色彩无法保证,过期相纸(保质期仅2-3年)成像失败率约40%。因此年代越近,有同期成像图且成像优良的相纸越昂贵。
难怪有网友调侃:“撕拉片拍一张少一张,我的钱也花一张少一张”。所以说,入坑前请三思,不然钱包真的要提前过冬!
当然也有聪明的网友已经成功“抄近道”:手机 + 复古滤镜 + 家用打印机 = 平替版撕拉片。不仅拍得复古有质感,关键是——便宜!还!无限张!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