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 林秀君) 4月2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组织召开“注入金融新动能 助力高质量发展”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2024年一季度深圳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数字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发布会上,深圳市银行业协会、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介绍行业助力数字金融发展的成果。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微众银行、招商局仁和人寿、中国人寿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分别介绍了本机构近期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截至2024年3月末,该局监管的银行业总资产13.80万亿元,同比增长7.33%;各项贷款余额9.58万亿元,同比增长7.33%;各项存款余额9.95万亿元,同比增长6.07%。该局监管的保险机构实现原保费收入611.80亿元,同比增长8.65%。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03%,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03%。
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力度持续加大。3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25.2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61.39%。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同比分别增长44.25%、27.01%和43.38%,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规模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6.05%。辖区中资银行外贸企业融资余额1.22万亿元,同比增长6.73%,其中中小外贸企业融资余额同比增长16.1%,跨境电商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
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一季度末,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9.1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85个百分点;贷款户数136.54万户,同比增加13.46万户。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0.73%和19.07%。一季度深圳地区累计新增首贷户5949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下降0.57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3月末,辖区保险业为行业积累人身险及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5898.21亿元,同比增长14.59%,更好地保障消费者利益。持续支持商业养老金业务发展,深圳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369.58万户。大病保险推出至今累计赔付17.47亿元,赔付客户超过14万人。
数字化为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是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必然之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以更实举措做优“数字金融”大文章,持续加强监管引领,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效,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高,助力深圳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持续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前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制定了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加大资源要素投入,实现经营管理和服务变革。力争到2025年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形成个体标杆效应突出、整体转型进展显著、匹配深圳城市定位、数字产业生态基本完备的良好局面。行动方案实施以来,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优化数字化场景布局。深圳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利用政府促进金融科技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双区”优势,积极开展创新试点,形成产品、服务和技术示范引领。
不断优化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指导辖区银行保险业机构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产业数字金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可溯化信任和智能化分析星空xk体育官网,缓解银行保险机构与客户间信息不对称,精准捕捉金融服务需求,增强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效能。加强场景聚合与生态对接,显著提升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能力。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和重塑营销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触达面,有力推动弥合“数字鸿沟”。
稳步强化行业风险防控能力。指导机构加快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的新型风险控制体系,建立企业级的风险管理平台,将数字化风控工具嵌入业务流程,全面提升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探索建立银行保险领域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白名单”,强化数字生态场景下的科技外包风险管理。
有效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加强监管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以“科技+监管”增强监管效能。推动监管流程数字化再造,增强关键监管活动规范性和透明度,大力推进重要监管活动线上化、数字化,提升监管效能。推进智能分析工具研发,丰富穿透式监管工具箱。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技术金融应用方面填补国家标准空白、补齐行业标准短板,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大力推进“一表通”试点,纵深穿透溯源,横向扩展应用。进一步完善公共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机制,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参与地方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政务数据、社会数据和金融数据的融合应用,强化信用信息共享,推动金融服务精准触达。加强保险业与卫健、社保、交通、水务、气象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质效和防灾减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