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互联网公司的十字路口:变阵、换帅、大洗牌
发布时间:2024-02-18 18:27:0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清清、 雷晨、董静怡、孔海丽、白杨、周慧,实习生 董峻萍 北京报道

  在这全新一年的进发时刻,对过去的回望往往更显别样的意义。2023年是后疫情时代的初年,在波谲云诡的大环境下,中国互联网大厂之间也暗流汹涌,其中的沉浮也暗合着未来演变的新趋势。

  整个行业 2023 全年关键词无疑是大模型,正可谓是百模大战,酣战不休,头部厂商都在力图以自己的姿势引领潮头。

  但热闹与风光的背后,回归至商业角度,新兴挑战者正在悄然出现,江湖格局也在被重构。

  在过去十数年的时间内,传统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向来是中国互联网头部的巨无霸企业,然而在2023年,BAT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

  11月29日,拼多多(PDD.O)美股涨幅达4%的股价令市值触及1920亿美元,盘中一举超越阿里巴巴市值。11月30日,拼多多收盘市值达1958.9亿美元,超过阿里巴巴的1906.5亿美元。而就在此前不久,有公开报道显示,字节跳动全年收入有望突破1100亿美元,超越腾讯(。

  2023年,中国十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市值的急剧分化(以港股股价表现为主要统计口径,以人民币币种计算单位)。

  十家互联网大厂包括美团(3690.HK)、腾讯控股(0700.HK)、京东集团(9618.HK)、阿里巴巴(9988.HK)、快手(1024.HK)、携程集团(9961.HK)、百度集团(9888.HK)、网易(9999.HK)、小米集团(1810.HK)和拼多多(PDD.O)。

  市场数据显示,10家企业2023年初总市值为80878.42亿元,年末总市值为75232.87亿元,市值整体小幅下滑。个股方面,这些企业在去年的市值变化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市值方面,增长最多的是拼多多,高达6586.5亿元;下降最多的是美团,市值减少逾5000亿元。从股价变化来看拼多多股价涨幅达79.41%,美团降幅达53.12%。

  去年,美团港股市值从2023年年初的9658.46亿元降至年末的4634.53亿元,减少了5023.93亿元,股价年内降幅高达53.12%,这预示着市场对美团的未来表现心存忧虑,担忧来自对其业务模式和市场竞争缺乏信心 。

  腾讯控股的市值也有所下降,从年初的28548.54亿元降至年末的25231.04亿元,减少了3317.5亿元,股价年内降幅为6.79%,这反映了市场对腾讯游戏和广告业务方经营压力的担忧。

  京东集团的市值从6214.3亿元降至3241.67亿元,减少了2972.63亿元,股价年内降幅达到48.17%,这或许与市场担心是其电商市场上面临激烈竞争以及新业务如物流和金融科技遇到的整合挑战有关。

  国内外监管压力和业务多元化挑战,令阿里巴巴的总市值从16318.25亿元降至13958.44亿元,减少了2359.82亿元,降幅为11.14%。

  去年短视频行业竞争激烈,快手的市值从2731.99亿元降至2085.36亿元,减少了646.63亿元,降幅为25.48%。

  相较于上述几家企业的“愁云惨淡”,其余5家互联网企业2023年的股价走势则呈现上扬态势。

  其中,携程集团市值从1670.44亿元增加到1719.53亿元,增加了49.09亿元,股价年内增幅为1.46%。尽管面临着竞争对手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压力,但携程在在线旅游市场中的地位仍较为稳固。

  百度集团的市值从2758.2亿元增至2942.55亿元,增加了184.35亿元,股价年内增幅为3.94%,市场对百度在人工智能和搜索领域的创新持谨慎乐观心态。

  网易的市值从3358.85亿元增至4107.36亿元,增加了748.52亿元,股价年内增幅为25.01%,这得益于其在游戏、教育和云服务等多元化业务领域的稳定发挥。

  受益于在智能手机、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创新和全球扩张,以及汽车领域的布局,小米集团的市值从去年初的2438.15亿元增至年末的3544.64亿元,增加1106.49亿元,年内股价上涨了42.6%。

  去年表现最佳的是拼多多,其美股市值从年初的7181.24亿元激增至年末13767.75亿元,增加了6586.5亿元,年内股价增幅高达79.41%,市场对拼多多增长潜力强烈看好。

  整体来看,上述十家企业在过去一年的市值变化各不相同,反映出不同企业所面临的业务挑战、市场机遇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些变化不仅呈现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也反映了市场对行业的预期和投资者的选择。

  腾讯控股大股东Prosus2022年6月宣布减持以来,其持有腾讯的股份正逐步减少。根据公开数据,Prosus的持股比例从2022年9月的27.99%已经逐步降至24.99%。

  去年美团遭机构股东红杉资本多次减持。2023年8月,红杉中国清仓式减持美团股票,套现34.16亿港元,持股比例从美团上市时的12.05%,直接降至1.86%。

  红杉资本陪跑美团18年之久。早在2006年就投资了大众点评的A轮,之后又几乎参与了美团的每一轮融资,直到2018年9月美团港股上市。据统计,近几年红杉及其创始人沈南鹏已通过减持美团股票套现数百亿港元。

  阿里巴巴去年也遭到软银减持。据最新财报,截至2023年7月12日,软银持股比例已降至13.9%。由于持股比例低于15%,软银已经丧失了对阿里的董事提名权利。

  据记者了解,软银曾在2022年8月宣布,董事会同意结算至多2.42亿份阿里巴巴ADR(“美国存托股份”)的远期合约,结算完成后,软银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比例将从23.7%降至约14.6%。

  有创投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软银去年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对所投企业减持的行为,也曾多次减持商汤的股份,类似举措旨在通过回笼资金,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董事长蔡崇信近期大幅增持阿里股票。1月23日,美国SEC网站文件显示,蔡崇信家族基金Blue Pool增持了价值1.5亿美元的阿里股票,马云同期也在大手笔增持阿里股票。

  大厂们的2023,正在呈现出一系列决定未来命运兴衰的关键词,各家掌舵者在战略层面的分化正比以往更为显著。

  以AI为例,在全球AI新技术的潮涌下,在新锐与老牌之间的角力中,就免不了组织变阵与洗牌。

  早在2023年中,阿里巴巴与京东先后进行了重大组织架构调整。京东CFO许冉接替徐雷成为京东集团CEO,张勇则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和CEO,取而代之的分别是蔡崇信和吴泳铭。至11月,许冉兼任京东零售CEO,吴泳铭兼任淘天集团CEO。这只是2023年巨头变阵的冰山一角。

  变革的背后,是高歌猛进式战斗号角吹响多年后的自我反思。组织冗杂、效率低下等问题在上一波潮水退却后逐渐显露,面对全新的技术浪潮与全新的挑战者,传统巨无霸们难掩焦虑……

  早在2023年初,百度集团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便在内部全员会上解读了“百度机会”,强调了要坚持探索AIGC的商业化。

  “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AI之后,发现过去AI试图理解人、模仿人,现在AI可以生成内容。”李彦宏指出,“产品也好,功能也好,怎样把技术转化成市场需要的东西,这就是属于百度的机会,我认为我们在准备度1上是最好的。”

  2月初传出消息,百度内部正在进行ChatGPT竞品的上线冲刺,该项目名字确定为文心一言。

  3月16日,百度文心一言正式亮相,成为中国本土首款对标ChatGPT的产品。

  紧接着,百度通过文心大模型和文心一言构建AI原生应用,重构内部产品线并带来全新增长动力。

  11月,李彦宏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直言,目前中国的大模型很多,但是基于大模型开发出来的AI原生应用却非常少。人类进入AI时代的标志,不是产生很多的大模型,而是产生很多的AI原生应用。

  “大模型本身是一个基础底座,类似操作系统,那么最终开发者要依赖为数不多的大模型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原生应用。所以,不断地重复开发基础大模型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李彦宏直言道,“AI原生时代,我们需要100万量级的AI原生应用,但是不需要100个大模型。”

  就此,百度也围绕AI原生应用进行了布局。12月下旬,百度智能云宣布,已完成“从底层基础设施—大模型开发与应用—AI原生应用开发”的端到端升级重构。其中,AI原生应用开发工作台千帆2AppBuilder的正式开放,能够帮助开发者更快速便捷地进行AI原生应用开发。

  总体而言,2023年是百度持续进行AI布局后的丰收年。不过,这种丰收更多体现在舆论声量上。从财报业绩上而言,其收效仍不明显。

  财报显示,百度第三季度营收达344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百度核心收入为266亿元,同比增长5%。在线%,非在线%。这意味着,百度广告业务收入的占比依然超过七成。

  从利润增长来看,本季度,百度实现净利润6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环比则增长28%。归属于百度核心的净利润为64亿元,同比增256倍,净利润率为24%。相较于2023年部分大刀阔斧进行业务重组、高管轮换的互联网企业而言,百度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稳3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传统搜索引擎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的缓慢下滑态势,依然是悬在百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3 年三季度,百度APP的MAU为6.63亿,不及市场预期,环比亦小幅下滑。作为百度长期以来的“现金牛”业务,百度搜索广告正面临包括抖音、微信、小红书等新兴后进者的蚕食。

  因此,百度在2023年对“AI原生应用”的强调,更像是通过AI技术来应对当下面临的剧烈挑战。但在各方征战下,百度能否真正实现AI跨越,仍有待时间。

  巨轮转身,阿里在2023年年初启动了“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结构变革”。

  3月28日,阿里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设立六个业务部门,或可分别独立上市,旨在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时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希望能在关键的历史关头,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来释放生产力。”

  此后,六个业务部门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阿里云、菜鸟、盒马率先传出上市计划,但至2023年结束,这三条路并没有一条走通。

  阿里云是阿里抓住智能时代的先手,近年来一直是集团内部营收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5月,张勇宣布阿里云上市计划;11月,阿里财报却披露,鉴于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不再推进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可能无法按照原先的设想提升股东价值。”

  与盒马的处境相类似 ,同年5月,阿里确认盒马正式启动上市计划,到了11月,该计划却已暂缓,阿里转为评估确保成功推进项目实施和提升股东价值所必需的市场状况和其他因素。

  菜鸟是首个正式进入IPO进程的业务集团。在此前阿里发布的2023财年年报中,菜鸟是阿里2023财年增速最高的业务集团。9月,菜鸟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计划2024年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但目前募资规模可能缩水至不足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

  阿里管理层在2024财年第三财季财报会议上回应,去年阿里宣布重组,目标是希望体现每个业务的内在价值,但当时也明确交易是否推进、如何推进取决于市场条件,当前的市场条件没有办法再通过这样的做法体现价值。

  张勇“退位”,接任他的是两位“十八罗汉”——蔡崇信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两位履新映射出阿里巴巴集团未来的重头戏——推动资产的管理与运作。

  在此前的电话会议上,吴泳铭表示,将重新梳理阿里的业务优先级,分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对于核心业务,将保持长期专注力和高强度投入,确保产品始终紧跟用户需求迭代进化,保持长期生命力和竞争力;对于非核心业务,则将通过多种资本化方式,尽快实现资产价值。

  截至2023年3月底止的财年中,阿里巴巴的资本回报率(“ROIC”)为个位数,蔡崇信此前表示,目标是将ROIC提高到两位数。

  在这一年,阿里动作频频,从重新梳理对于A股参司的持股路径,到被传出寻求出售旗下大润发、银泰等资产,阿里优化资源配置并聚焦核心业务的动作更加明显。

  核心业务是什么?在上任之初,吴泳铭就宣布确立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未来推动行业发展的动力将是以AI为代表的科技驱动力,阿里面向未来将有三个重要优先级方向: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AI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12月,吴泳铭同时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和淘天集团、阿里云智能集团三项CEO职务,阿里由“分”向“和”。即便在阿里最新的财报中,淘天集团和云计算同比增长幅度最小,但其仍是阿里不能放弃的重头业务。吴泳铭表示,“集团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

  这一年,阿里股价下跌超过11%,变革之路刚刚开启。“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在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之时,马云在阿里巴巴内网回复员工时表示,“我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在这个冬天,阿里巴巴也在回归使命,开启新的征程。

  过去多年,京东专心致志地在电商领域耕耘,围绕主产业链,培育出了京东物流、京东快递、京东健康、京东产发,投资或收购了达达集团、德邦集团、万物新生(爱回收)等,可以说是主干粗壮,枝桠繁茂。

  但巨大的挑战和危机,已悄然尾随2023年新年降临。此时,刘强东重回京东C位,开始大刀阔斧的宣贯与改革。

  当2022年底刘强东在内部培训会痛批部分高管醉心于PPT和奇妙词汇——吹得天花乱坠但是执行一塌糊涂——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发出了明显的预警信号。

  因此,当京东宣布2023年1月1日起,集团副总监以上降薪10%-20%、职级越高降得越多时,并不令人意外。

  “618”之前,5月11日,徐雷辞任京东集团CEO,由时任CFO许冉接替;“双十一”之后,11月15日,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另有任用”,京东集团CEO许冉兼任京东零售CEO。

  与其他互联网大厂类似,京东去年的股价也遭遇了大幅下挫,与2022年12月底相比,年内跌去五成。

  仅从行业和市场角度来说,面对拼多多的强势赶超,以及抖音们的窥伺,阿里和京东的领地不断被蚕食,单纯守是守不住的,要么开辟第二战线,要么就地反击。

  从消费分级来看,经济调整和下行周期里,消费中枢水平自降一级或两级,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也由此带来了下沉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容。

  拼多多不但吃掉了市场的增量部分,而且还可能从阿里京东的存量盘里夺食,步步紧逼,刘强东们定然不会无动于衷。

  于是,刘强东的低价和“下沉”策略被强势贯穿于2023年全年。除了传统的6.18、双十一,还延续到了龙年春节。

  过去一年多,京东的低价战略、百亿补贴、采销直播、打下包邮门槛等举动,均在向外界传递京东的改变。

  低价战略执行过程中,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3月6日零时,京东“百亿补贴”全面上线京东APP。这是京东以真金白银补贴的形式,对外正式发出新一轮价格战的信号,电商团战爆发。

  二是10月24日上午,京东采销人员“褚三锋”在朋友圈公开喊话李佳琦“二选一”,京东采销就此出圈,各业务线快速成立了采销直播小组,其后京东力推采销直播。

  百亿补贴是直接to C,京东采销则是“既要采、又要销”,一方面从供应商手里压成本、另一方面把打下来价格的货卖给更多消费者。二者都是低价战略的必要手段。

  所以,年底京东宣布将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固定薪酬上涨近100%、京东零售全员平均加薪不低于20%、一线客服员工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30%,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都是京东向下沉市场要成绩所仰赖的尖兵。

  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确实同时容得下几个阿里京东。然而,当所有电商巨头都聚焦于同一个目标时,竞争必然惨烈。也因此,京东的下沉市场之战,不可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

  刘强东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去年12月9日,他在公司内网回复员工评论称,“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躺平,也希望兄弟们绝不躺平……京东基础依然在,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低谷。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家公司都会经历若干个顶峰和低谷才能成就伟大。”

  也许很多员工都希望自己公司理想的竞争界面是“如履平地”,但事实上企业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爬坡过坎。这需要公司员工永远保持紧张保持危机的状态。正如京东在2月7日发出的全员信所说,信心不是讲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要始终以“战斗!战斗!只做第一”的信心去迎接新的一年。

  在当年1月底召开的2023年度员工大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用“比较稳健地的发展”总结公司上一年的表现。

  “求稳”,是过去两三年腾讯最核心的诉求,为此,腾讯不断降本增效,收缩业务边界。因此外界看到的,是一向温和、谨慎的腾讯频频做出“退出”动作,一些部门、项目被裁撤,随之也产生了一定的减员。

  但这些动作也让腾讯的健康度不断提升。整个2022年,腾讯的业绩增长出现停滞,但到了2023年,腾讯又重回高增长轨道,这都得益于战略上的聚焦。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员工大会上也表示,“降本增效以及战略聚焦之后,现在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已经站稳了脚跟。”

  除了业务上的变化,腾讯在组织管理上也在进行调整。去年,腾讯发布了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是“让状态最好的人上场”。在马化腾看来,状态最好的时候就是专注在产品这件事情上的时候。

  在去年的一次分享中,马化腾说,产品没有真正做好之前,不要滥用平台和其他资源。产品能够立住,核心是能否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如果核心能力、产品价值没有做透,通过平台的推荐和营销手段把用户招揽过来,只会让用户失望,事后要花更多的精力弥补,得不偿失。

  所以,新管理理念是让腾讯员工摆正心态,不要总想着“大树底下好乘凉”。对此,刘炽平也提出,“一个组织的惯性是要平庸化,但腾讯要不断地跟平庸、跟惯性、跟组织上最常见的一些问题斗争,不断地提升对自己的要求。”

  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腾讯的策略是减包袱、练内功,让员工提升效率并专注于产品能力的提升,这里的产品既包括ToC的产品,也包括ToB的产品。除此之外,腾讯也在布局未来,寻找更多新增长点。

  马化腾也表示,“每一个业务要自己想:第一,能不能常青,新业务没有那么容易耕耘,要在自己的领地考虑怎么常青;第二,考虑有没有新芽,而且这个芽要是自己枝头的,不是外面找的。”

  2022年一季报中,腾讯曾将视频号、企业软件、海外游戏列为公司战略成长领域。目前来看,视频号已经成功跑了出来,海外游戏有着较大的增长空间,而企业软件则需要继续长时间耕耘。

  对于视频号,马化腾寄予厚望。在他看来,视频号的突破在于它不是跟在别人身后,而是结合了自身特点,做熟人社交的短视频,这也帮助腾讯在短视频赛道抢下了一块阵地。对于视频号接下来的发展,马化腾指出,直播电商将是视频号2024年全力去做的方向。

  而对于海外游戏,马化腾则表示,“游戏出海是腾讯目前国际化的最大希望。过去几年,腾讯在海外市场也打下了一些基础,我们希望在软件和游戏研发方面横向做透、做扎实,而不是在一个纵深角度跟其他游戏公司或硬件厂商为敌,更关键的还是找准自己的主业并聚焦,这样更有胜算”。

  春节期间,《蛋仔派对》与《元梦之星》丝毫没闲着,网易与腾讯在派对游戏上的营销大战,火药味依然浓烈。

  《蛋仔派对》以超过5亿的用户数量成为网易2023年“王炸”,也引来了腾讯的眼红,后者于2023年年末上线了竞对游戏《元梦之星》,开始了激烈争夺。

  在疯狂投流、大手笔广告、以“鹅心心”、“易斑斑”皮肤相互内涵、禁言对方关键词的过程中,真金白银撒福利也是必不可少。

  最新三季报显示,网易的净收入为273亿元,四大业务板块中,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的收入占比就达到了79.85%,其他三块(有道、云音乐、创新及其他业务)总计占比仅两成。

  相比其他互联网公司,网易涉足的板块并不多,有道目前仍在亏损中,云音乐收入已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降,游戏则是绝对的重心与增长极。

  实际上,近20年来,网易的游戏收入占比几乎没有低于过60%,最高时甚至达到89.5%。

  这同时也意味着,将绝大部分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网易,受游戏相关监管规定的影响也会很大。

  游戏监管趋严是共识,尤其是未成年人防沉迷、严格充值机制等措施不断得到加强。2023年12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被认为对游戏公司的业务将产生重大影响。受该消息影响,多家游戏公司股价下跌,网易当日收盘跌幅达到24.6%,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跌幅。

  而游戏业务本身也进入了下半场,同样没能逃脱“内卷”,存量市场趋势与用户支出意愿下降都考验着游戏公司的运营。网易收入最高的手游《易水寒》,在2023年接连推出了半价券、6元时装套餐等等,官博直接用上了“价格战”关键词。

  不止网易,其他游戏厂商也在使用价格战,一旦进入这个漩涡,就意味着大家都要付出更多,好日子已经不复从前。

  市值表现上,网易则贡献了一个“反超”故事,跻身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但这并非因为网易走出了独家曲线万亿的美团,少跌了一些。

  截至农历龙年初一(2月10日),网易与美团的市值分别为5290亿港元、4203亿港元。而往前推3年,2021年2月11日,是互联网大厂们共同的市值巅峰,那一天,美团市值2.6万亿港元,网易市值6900亿港元。

  这三年,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市值几乎都走在下行区间,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百度、快手的跌幅触目惊心,超跌与严重低估之下,大厂们亟须走出有希望的业务曲线。

  七年前,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还觉得超越阿里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走到2023年年末,却已无限接近这个梦。2023年11月30日,拼多多市值达到1959亿美元,超过阿里巴巴的1907亿美元,成为中国电商行业的新领头羊。

  拼多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2023年三季度收入为688.4亿元,同比增长93.9%;实现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净利润155.4亿元,净利润率为22.6%,营收、净利大超预期。相比之下,阿里营收同比增长为9%,京东仅为1.7%。

  “这得益于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和我们今年以来全力实施的‘高质量发展’战略。”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实施,消费升级的需求日趋旺盛。与此同时,我们从用户行为也看到消费升级既关乎品质,也关乎价格,是‘质价比’的优化,是消费者对优价好物的极致追求。”

  去年4月,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赵佳臻出任执行董事和联席CEO,首次提出进入全面拥抱“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其中,“高质量消费”、“高质量供给”、“高质量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当“低价”深入人心后,拼多多开始推进高质量发展。

  拼多多主打的“低价”,在去年逐渐成为各大电商平套的核心策略。正如黄峥所说,“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 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大的趋势来看,今年的消费趋势将是“实用主义”,过去的“消费主义”将逐渐淡化。一时间,各大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蔚然成风,去年双十一的价格战也尤为激烈。

  当国内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业内将发展的目标都瞄准了海外市场,拼多多旗下的Temu成为其中一匹黑马。虽然拼多多仍未公布任何关于Temu的营收、成本、营销投入等数据,但自该业务上线以来,拼多多每季的毛利润都保持高速增长。

  而Temu也赶上了适合它的“好时候”。2023年以来,海外通胀、消费疲软等大环境因素影响着海外消费市场,大量的消费者转向了高性价比产品,以“低价”著称的Temu迎来一轮新增。

  资料显示,在Temu上线的一年多时间里,已扩张至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目前的消费者来自70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去年第三季度Temu的销售额已经突破50亿美金,或能超额完成年度150亿美金的GMV(商品交易总额)目标。

  不难看出,Temu企图复制拼多多的老路,在被海外电商巨头统治的市场格局下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更长远的目标则是成为那些巨头之一。

  如今,Temu已成长为拼多多第二增长引擎。中金公司测算,2023年第三季度,Temu取得收入约161亿元,占比拼多多集团总营收的23%。

  但另一方面,拼多多将效率卷到极致的同时,也让渡了商家很大一部分的权利,例如平台仅退款的政策,例如定价权不掌握在商家手里,低利润走量的形式是否有利于行业整体发展仍难下定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拼多多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需要平衡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模式的长久性才可以保证,同时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2024年1月中旬,快手董事长兼CEO程一笑在内部信中透露,2023年,快手实现了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整体盈利。

  与此同时,快手的股价却没有止跌,截至2024年2月7日收盘,快手总市值缩水至1883.47亿港元。2021年2月5日快手上市的开盘市值是1.38万亿港元,上市三年,快手市值缩水幅度超过万亿。

  和很多中概股以及港股互联网公司类似,尽管这些公司在2023年前后先后宣布“降本增效”,以及改变扩张态势,收缩不赚钱的新业务,并陆续宣布实现盈利,但财务数据的变化没有改变股价下跌的态势。

  快手的收入主要分为三部分,在线营销服务(广告)、直播收入、其他服务(包含电商)。2020之前,快手的第一收入来源是直播打赏。从2021年开始,广告超越直播成为快手第一收入来源。到2023年三季度,快手的快手线上营销服务(广告)收入达人民币146.9亿元,同比增长26.7%,占总营收的比重为52.6%。

  在快手2023年Q3财报电商会上,管理层表示,传媒资讯行业中付费短剧增长较好,2023年付费短剧行业在快手的投放消耗逐月提升,2023 年第三季度付费短剧消耗同比增长超过了 300%,环比增长近 50%,这得益于快手在付费短剧小程序及付费链路上的持续优化,也得益于平台政策扶持带来的付费短剧供给量的快速提升。

  在组织构架调整方面,2023年12月初,快手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涉及主站、电商、商业化、社区科学等多个业务线。这也是快手的一次较大范围的组织架构调整。比较大的变化是商业化部门。经调整,有利于电商和商业化部门能够更好地协同,提升商业化效率。

  电商层面,三季度快手电商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30.4%达2902亿元,其中快手泛货架电商的GMV占比已经接近20%。

  2023年,各电商平台通过补贴、优惠券等形式大打价格战,以求攻占用户的低价心智,快手也参与其中。打开快手小年,页面和拼多多、京东9.9包邮频道有些类似,突出“大牌补贴”、“官方补贴,所以低价”,还有“万人团”。在商品消费疲软的情况下,电商低价竞争已愈演愈烈。

  快手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在业绩会上表示,中国电商还没到零和博弈阶段,天花板仍会继续提升,快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快手差异化的用户属性,更大众化、更下沉。尽管大众人群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但他们对于品质生活和低价好物的追求一直存在,同时消费忠诚度更高,更契合快手的信任电商和社区氛围。

  在 2023 年快手 “引力大会” 上,程一笑称,下沉市场并不是中低端市场,而是人口基数最大、面积最大、潜力最大的蓝海市场。

  2024年1月30日,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在All Hands会议上回应了公司面临的挑战,强调信息平台与电商业务的重要性。他提出,未来可能出现新的信息平台、创作平台和协作平台,要求公司做好社交、图文,增强内容多样性,并扩大电商规模、提高用户口碑。同时,字节跳动将选择性收缩非核心业务。

  自去年开始,字节跳动就投入AI大模型领域的创新研究,携手抖音集团着手研发云雀大模型并推出相关智能应用,于8月份上线字节跳动首个大模型独立APP“豆包”,2024年1月上线秒无代码生成AI bot的一站式AI开发平台“Coze扣子”,紧跟全新大模型时代浪潮。

  字节跳动在内容领域进行了多元化布局,涵盖了新闻、短视频、社交、教育等多个领域,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当前,抖音在音乐领域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圈,横跨生产、宣发、版权、播放和演出全业务布局音乐市场。相较于文娱传媒领域,字节近年来对于音乐公司的投资数量与投资金额持续上升,以减轻上游采购阶段压力。

  以算法起家的字节跳动正在面临来自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亟需解决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问题。

  国际市场上谷歌、微软、苹果、英伟达、英特尔、AMD纷纷涉水各类AI产品,国内也形成了以百度、阿里、华为等科技巨头为核心的大模型市场,CEO梁汝波在公司年会上指出字节在新一轮大模型浪潮中出现“掉队”之势,2023年才入局大模型领域的反应过于迟钝,尽管字节新产品“Coze扣子”问世直指OpenAI,但根据上线一段时间的反馈发现仍有不足之处,在AI市场突破重围任重道远。

  同时,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字节跳动还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等挑战。如何确保本地化运营的成功和合规性,是字节跳动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全球化趋势下,字节跳动深入精简游戏业务,从2022年就开始全球布局 ,聚焦自研业务,合并国内外工作室并确立“新产品均要求面向全球用户,做全球化立项”的要求。2023年起就有多款全球化产品在不同区域发行。11月27日字节跳动宣布将关停多数未上线项目,对于已上线且表现较好的游戏会在保证运营的情况下寻求剥离。华西证券分析称,字节跳动聚焦优势、重整业务是自然调整。抖音小游戏 DAU 同比+150%,投放消耗规模同比增速达10倍,有望成为公司新收入驱动。在游戏行业重内容、精品化,头部厂商布局深厚的前提下,调整影响有限。

  字节跳动计划入局机器人领域,旨在服务其电商业务并探索AI大模型的应用。目前该项目团队规模约50人,计划年底扩充至百人。根据晚点LatePost推测,团队将研发分拣机器人和具备视觉感知能力的机械臂,以提升电商履约效率。行业内已有类似产品和技术,字节跳动此举有望为其电商业务带来新突破。

  2024年1月初,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在员工内部信中表示,互联网竞争的下半场,进入存量竞争的淘汰赛阶段,互联网巨头会进入相互的领域,展开更加激烈的斗争。张川内部信中还提到,2023年的变幻多和混乱,2024是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美团将抖音视作关键竞争对手,2023年美团围绕到店业务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打法,概括来说主要包括卷低价、抢商家和补直播短板。

  2023年开始,美团跟进抖音的低价战略,通过投入补贴的方式,将平台上团购券的价格下拉至与抖音持平或者更为优惠。同时,美团让利商家,通过返佣降佣的方式吸引更多商家入驻,维持供给端的优势。

  美团还加速补齐直播短板,2023年3月上线了达人分销工具“美团圈圈”和直播工具“爆团团”,6月美团又启动了另一大官方直播IP“神抢手”,短短几个月,美团已经构建起直播电商业态。

  烧钱的打法保持了美团到店的头部地位,同时也使利润端承压。2023年三季度,美团的销售费用高达169亿元,同比增长55.3%,环比增长16.2%,增长超预期,这主要是外卖、到店业务均增加补贴力度所致。

  三季报发布后,美团股价便出现了大幅下跌。不仅如此,2024开年三周,美团再跌20%,1月17日,美团港股跌破69港元/股发行价,而截至2024年2月7日,美团当天的收盘价是68.25港元/股。

  2023年,互联网电商板块整体走势较为低迷,但美团股价的跌幅仍旧超过板块大盘。资本市场对美团的悲观情绪,除了抖音的强势竞争,或许市场对美团自身的成长性的信心也不足。

  在本地核心业务方面,作为基石的外卖业务增速或将放缓。2023年11月底的三季报电话会上,美团CFO陈少晖表示,美团四季度外卖收入同比增长将略低于三季度。

  表现较好的是美团闪购,2022年中期报告起,美团将美团闪购合并为“核心本地商业”列支。依托美团强大的骑手网络和配送效率,在2023年的前三个季度,美团闪购业务的两年复合增长都达到了50%左右。

  与此同时,以社区团购美团优选和即时零售小象超市为核心的新业务,仍未走出亏损。2023年三季度,美团新业务经营亏损51亿元,亏损率同比收窄至27%,收入同比增长了15%,增速放缓,距离扭亏还有一段距离。

  内外夹击的背景下,美团2月2日启动上市以来最大的战略调整。调整以后,美团平台、到店、到家、基础研发等由高级副总裁王莆中负责;大众点评、SaaS(餐饮管理系统)、骑行、充电宝等由高级副总裁张川负责;而无人机、境外业务直接汇报给王兴。

  从战略调整可以看出,美团在2024年选择了“换帅御敌”,王莆中被重用,到店和到家业务合并汇报给王莆中,而张川被剥离到店业务的管理。

  当下抖音与美团的竞争已经进入深水区,美团即时零售表现亮眼、持续渗透低线城市,而美团优选、小象超市的盈利能力还待探索。在这种情况下,2024年王莆中将带领美团核心业务如何“御敌”抖音?美团如何寻找新的增长故事?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关注的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