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宫灯寄乡情 “侨”见非遗美
发布时间:2024-02-24 19:55:24

  元宵节临近,位于蓬江边的广东江门东艺宫灯有限公司博物馆人来人往,上百盏古色古香的宫灯让人流连忘返。

  江门素有“中国侨都”之称,530万华侨华人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龙年春节,别具特色的侨乡非遗——东艺宫灯,温暖着海内外游子的思乡之心。

  “在粤语里,‘添灯’和‘添丁’的发音近似,有新的一年添丁发财、平安吉祥的美好寓意。所以每逢春节、元宵、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乡亲们尤其是海外侨胞都会在家里、同乡会馆等地方挂上各式各样的宫灯,寄托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江门东艺宫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仰东在接受采访时说,宫灯是侨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东艺宫灯古典的造型和结构汇聚了中国传统木艺、国画、剪纸、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深受海外侨胞喜爱。

  据了解,东艺宫灯随南宋末代朝廷流入江门一带,南宋宫廷艺人、御师将宫灯制作技艺在江门传承发扬。自此,宫灯流入江门寻常百姓家。2012年,东艺宫灯制作技艺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李仰东创新探索,将江门墟顶老街、开平碉楼等侨乡风景画进古老华丽的东艺宫灯中,还推出宫灯日历、书签等文创产品。“画着江门风土人情的东艺宫灯漂洋过海陪伴海外华侨华人过中国年。点一盏东艺宫灯,游子的思乡之情有处可依,讲一段岭南故事,家乡的故事代代相传。”李仰东说,“旧时的宫灯是宫廷用品,讲究‘龙头凤尾’,现在我把‘凤尾’改成了‘梅花’,呼应海外华侨华人在外打拼的傲骨和气节。”

  东艺宫灯制作工艺复杂,包括备料、开料、出槽、挑花、拼件、配活插件,在绢、玻璃上作画、上色,并固定、安装、结穗、挂饰、装灯。江门东艺宫灯有限公司每年可以生产3万多盏宫灯,70%以上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地区。作为小微企业,该公司长期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六税两费”减征等优惠政策。“东艺宫灯能够再续辉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离不开税务部门的用心相助。”李仰东说,“在江门,有很多像我一样的非遗技艺传承人在税务部门的助力下安心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技艺。”

  近年来,江门市以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为契机,逐步构建起非遗生态保护传承体系,针对各级非遗项目开展存续状况评估、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传承实践能力。同时,为助力非遗产业发展,国家税务总局江门市税务局组建“兴遗税务服务队”,通过电子税务局向非遗项目经营主体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加快出口退税办理速度,并通过税收大数据等帮助非遗项目经营主体打通产销渠道。

  精致古典的东艺宫灯、雄浑大气的白沙茅龙笔、越陈越香的新会陈皮……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江门市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1项,拥有262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5个广东省非遗传承基地、3个广东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广东省非遗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非遗工作站。非遗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目前,江门非遗产业经营主体超6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超20万人,撬动超200亿元的年产值。

  顶部主办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767号

TOP